催眠治疗师必须注意三大修为
AAH/AHMI国际催眠治疗师 二级心理咨询师 刘*友
催眠治疗是古老而又新兴的心理治疗方法,其核心技术在于,通过避开受导者的不利意识干扰,充分调动无意识资源的潜力,帮助自己解决本人意识所难以解决的自身生理、精神等方面的不良症状。因此,催眠治疗的特点要求每一个催眠治疗师必须始终注意在催眠治疗技术、为人品德和自身潜意识能力等三大方面不断修为,才能不断提高催眠治疗的能力水平。
一、催眠治疗技术方面的修为。催眠治疗技术涉及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内容十分丰富和复杂。仅从传统的催眠治疗基本程序来看,其要求催眠治疗师具有心理咨询方面的理论知识、熟练的催眠诱导实际技能和因势利导的心理调节、暗示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与技巧。随着现代新兴的催眠治疗理论、方法的推广、普及,比如以引导者与受导者的相互合作为代表的艾瑞克森催眠治疗理论与方法,更需要催眠治疗师在神经、语言和程序等方面的不断修为与提升。综合催眠治疗的技术要求,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修为:
其一是加强在心理的理论知识方面的修为。催眠治疗的有效前提是催眠治疗师与受导者之间的心理沟通,这就要求催眠治疗师必须掌握人的心理普遍规律,并不断丰富与受导者在心理沟通过程中的实际经验和艺术,使自己更有效的与每一个受导者进行催眠治疗前的心理沟通,为下一步催眠治疗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其二是加强语言表达艺术方面的修为。催眠治疗师在整个催眠治疗过程中,语言表达水平直接关系到催眠治疗效果,不论在受导者处于意识清醒状态,还是处于被催眠的无意识状态,催眠治疗师的语言表达水平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催眠治疗师既要熟练掌握催眠引导、暗示、心理沟通等方面的语言表达知识技巧,同时还能在临床(实际催眠治疗时)有效辩证施为,按照受导者实际需要进行心理沟通、引导和暗示,努力提高催眠治疗效果。
其三是加强个案应急情况处理的修为。这就要求高水平催眠治疗师不仅熟练掌握催眠治疗主要技术理论知识和技巧,而且要广泛学习与之相关的NLP、家庭组织排列以及社会、婚姻、家庭等方面的理论与知识,使之有效应对临床上出现的各种突发个案。
二、催眠治疗师品德方面的修为。催眠治疗师的品德修为是从事催眠治疗行业工作的前提。每个有志于催眠治疗工作的同志都要首先签订一份协议,要求自觉遵守和践行之。这就是对催眠治疗师品德修为的要求,也是催眠治疗所具有的特点要求的基本职业品德。从个人初步学习实践催眠治疗来看,催眠治疗师品德方面的修为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
其一是实事求是的品德。主要有三层含义,首先,要求催眠治疗师能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按照受导者的实际状况进行辩证施为,有效摈弃任何主观判断,切实解决受导者实际问题;其次,要求催眠治疗师正确对待自己实际催眠治疗水平,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职业操守,与受导者、同行建立诚挚友好的关系;第三,要求催眠治疗师如实介绍催眠治疗知识,明确催眠治疗过程中的道德准则,解除受导者后顾之忧,争取受导者积极配合。
其二是乐于助人的品德。催眠治疗的效果往往是不断逐步显现的,这就要求催眠治疗师一定要有乐于助人的品德,保证在临床施为过程中,尽心尽力,真正使自己摆脱主客观存在的名利欲干扰。
其三是虚心进取的品德。社会的进步,催眠治疗理论方法的发展,尤其是社会信息化水平迅速提升,使得催眠治疗的对象在生理、精神方面的状况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催眠治疗师始终保持虚心进取的品德,不断学习催眠治疗新的理论知识和技巧,虚心向同行取长补短,积累经验,提升催眠治疗能力水平,有效应当各种新的症状。
三、自身潜意识能力的修为。催眠治疗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受导者的自身潜意识资源能力,催眠治疗师采用一系列技术与方法,千方百计调动受导者潜意识资源通过自发的、或有序的方式,帮助自己解决自身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学习实践催眠治疗的过程中,感觉到,在与受导者催眠治疗的心理沟通、催眠导入深化和因势利导、催眠后暗示等环节,都要求催眠治疗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潜意识能力的修为水平。
其一是要掌握意识与潜意识的基本规律。正确把握受导者的意识与潜意识的表现状况,使之始终保持与受导者在心理活动、意识与潜意识作用等方面的同步,从而有效的利用意识与潜意识关联词语进行暗示、激发受导者进行有益的内部搜索、引导受导者潜意识自觉的进行资源整合、发挥作用。
其二二是要不断提升潜意识能力修为水平。人的潜意识能力巨大,催眠治疗师的潜意识能力要通过各种修为而得到不断提升,使之更有效的诱导、开发和驾驭受导者的潜意识资源能力。综观古今中外,打坐诵经、坐禅念佛、瑜珈修练、闭关得道等都是在进行自身潜意识能力的修为,修为有成果者号称为佛祖、菩萨、罗汉、行者、大师等等。因此,催眠治疗师要注意广采儒道佛各家之长,为自我潜意识能力修为所为。
催眠治疗师的修为内容是随着自身能力的提升而有所变化,但是,催眠治疗技术、为人品德和自身潜意识能力等三大方面的修为是基本的和方向性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催眠治疗师的修为是始终的。
(文章转载自:中国同济心理网www.jy318.com . 本文作者已经于2009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完成由徐云博士讲授的催眠治疗师国际证书专业训练课程)